三十四2025年8月31日 
今日总结 
一 强大的肝脏 
1 厥阴症是重病。肝郁分不同类型,有的属于厥阴症,有的不是。有的轻,有的重。肝郁主要是肝功能弱 
2肝功能分为消化,吸收,造血,养髓脑,内分泌,生殖功能等。肝经调畅是肝功能的组成部分。按摩扎针就是疏通经络。 
3肝脏节制肺心脾肾,小便合成,空气吸收入血,脾胃消化吸收,都与肝有关系。 
4 厥阴中枢一个是肝,一个是髓脑。脑主神明,肝脑主血脉,心脏泵血,肝脑助力心脏活动。肝脏供给髓脑营养,髓脑管控肝脏。 
5五脏也节制肝脑功能,也节制髓脑功能,髓脑功能差,全身吃不饱饭,髓脑也吃不饱饭。所以肝脑和髓脑控制五脏,也为五脏所节制。 
二 脚后跟的针不但携带膀胱经之气更是携带着肾经的信息。脚全针可以治疗高血压,可以脚针和手针交替针刺 
 
@所有人 各位朋友,明日我们继续学习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篇 
 
明日主要内容如下: 
1 论述脾胃的表里关系及脾胃因阴阳,虚实,逆从,内外等区别而发生的疾病也不同 
1)各种脾胃疾病: 
太阴属阴经,阳明属阳经,二经所主的上下内外不违背不同,四时虚实交替,顺逆交替,其疾病的发生,或从内生,或从外入,所以病名也就不相同。 
2)属阳者,有如天气,主卫护于外;属阴者,有如地气,主营养于内。所以阳刚阴柔,阳气常有余,阴气常不足。 
3)因而当受到虚邪贼风的侵犯时,阳气首先受到侵犯。饮食没有节制,起居没有规律,则阴气首先受到损伤。阳受邪则传入六腑;阴受邪则传入五脏。邪入六腑,则出现全身发热,不得安卧,气上逆喘急;病入五脏,则出现胀满,痞塞不通,下而大便泄泻,完谷不化,日久则成为肠避病。 
4)所以喉司呼吸而主天气,咽司受纳水谷而主地气。所以阳经易受风邪侵袭,阴经易受湿邪侵袭。三阴经脉之气,由足上行至头部,再向下行循臂至手指之端;三阳经脉之气,从手上行至头部,而向下行至足部。 
5)所以说:阳经感受病邪之后,先向上行到顶端的头部之后再转向下行;阴经感受病邪之后,先行到下部再向上行顶端的头部。 
6)所以伤于风邪的,上部先受病,伤于湿邪,下部先受病。 
2 脾胃的旺时及其与四肢的关系 
1)四肢都是承受胃气的濡养而发挥作用,但胃气不现在脾发生病变后不能将胃的津液输送出去,四肢就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濡养,到达四肢的水谷精气一日比一日衰减,致脉道正常的功能活动。 
2)脾胃旺时 
脾在五行属土,在五方之中主中央,它在四季当中分别旺于四脏主治之时,所以为四脏之长,各于季终暂治十八日,所以脾不专主于一时。 
3)脾脏贮藏胃的精气,而为胃行其津液,以营养四肢百骸,脾土的这种作用,就好像天地养育万物一样,所以它能从上到下,从头至足,输送水谷精微,无处不到,而不专主于一时。 
3脾胃为胃行其津液的生理功能及脾病的病机与病候 
1)足太阴脾经为三阴,它的经脉通贯于胃,连属于脾,络于咽嗌,所以脾能为胃运行其气入于三阴。 
2)足阳明胃经,是足太阴脾经之表,胃能受纳水谷,供给五脏六腑的营养物质,而为五脏六腑之海,阳明行气于三阳,亦赖脾气的运化。五脏六腑都是依靠其本经的经脉,而接受阳明胃的水谷精微以为营养,所以脾能为胃运行津液。 
3)如果四肢得不到水谷精气的营养,一天比一天衰弱,脉道运行亦不通利,筋骨肌肉都得不到胃气的营养,所以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活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