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使养生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71|回复: 0

从子宫脱垂说起——柔肝、举脾、固肾的智慧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6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午后的诊室,阳光透过竹帘,映在药柜上。一位中年妇人轻轻叹了口气,坐在老中医面前。


患者:
“大夫,我这几年总觉得下面坠得慌,走远一点路就酸胀,去医院说是‘子宫脱垂’,还让我考虑手术,可是我才40多岁啊,心里害怕,就想着来看看中医能不能调调。”


老中医微微一笑:
“你来得对。子宫脱垂,西医多讲结构支撑,中医讲的是气血与脏腑之本。要想真正调好,不只是‘托上去’,更要从根上‘提起来’。


患者:
“那这病在中医看来,是怎么回事呢?”


老中医:
“中医认为,子宫能安居在下腹,全靠三样力量在支撑。第一是肝主筋,筋强则托;第二是脾主升,气举则托;第三是肾主固,根稳则托。这三样一旦失衡,子宫自然容易往下坠。”


患者:
“您能给我讲讲,这‘肝主筋’、‘脾主升’、‘肾主固’到底是什么意思吗?听着有点玄。”


老中医笑着点头:
“其实一点也不玄。咱先说‘肝主筋’。肝就像指挥全身气血流动的总管,筋是把身体各部牵连起来的绳索。肝血足,筋就有力,像绳子绷得紧;肝血少,或者人常生气、郁闷,肝气就郁结,筋就松软无力。你想啊,托住子宫的韧带、筋膜,这些都属于‘筋’。筋软了,子宫当然容易往下掉。所以中医说‘柔肝’,其实是让肝气舒畅、让筋有弹性。


患者若有所悟:
“那就是说,我要少生气,对吗?”


老中医:
“没错。肝喜条达、最怕郁闷。情绪不顺,肝气就不舒;肝气不舒,筋脉就不展。‘柔肝’其实不只是吃药,更多的是要学会让自己放松,减少内耗、给自己精神松绑”我们主张的妇科捶打、手足掐按都对子宫脱垂有很大的帮助。


患者点点头,又问:
“那‘脾主升’又是什么?我听人说脾虚会胖?”


老中医笑了:
“胖是一个表现,但对你这个病,更关键的是‘升’。脾就像气球的线,主升清气。脾气一虚,这股往上的力量就没了,气往下坠,人就会觉得身子沉、胃坠、甚至子宫下垂。所以中医讲‘举脾’,意思就是让中气重新鼓起来,让身体有‘托力’。”


患者恍然大悟:
“那我是不是太劳累也会伤脾?”


老中医:
“是的。思虑太多、劳倦太久、饮食不节,都容易伤脾。你要记得一句话——‘脾喜温,喜安静,喜规律’。脾一健,脾胃功能提高、气自然升,肌肉也不松弛了、筋膜的弹性足了,子宫包括内脏也就可以被有力的升提起来。”


患者又问:
“那最后一个‘肾主固’呢?是不是跟年纪大了有关?”


老中医:
“说得对。肾是先天之本,像树的根。根扎得深,树就不倒;根虚了,树自然摇。年轻时肾气足,子宫稳。到了年纪大些,或生育多次,肾气渐衰,固摄无力,冲任失约,就容易下坠。固肾’就是说要把这根本的力量养回来,让身体能‘收得住、托得稳’。”


患者点头:
“听您这么一说,我这病不是一天得的啊。”


老中医:
“对。子宫脱垂,不是子宫‘自己跑下来了’,而是身体这三根柱子——肝、脾、肾——一根松了,一根塌了,一根虚了。要调好,不是光治一个地方,而是要让全身的气血重新协调。肝调则筋柔,脾健则气升,肾固则根稳。三者齐心,身体自然能‘提得起,托得住’。”


患者轻轻笑了:
“原来这病,还得靠‘自己提’啊。”

老中医点头微笑:
子宫脱垂,不只是一个局部的坠落,更是一种全身“气血下陷”的信号。当情志舒展、脾气振奋、肾气充足时,身体自然会向上。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“提气”,也是中医所说的:“气足则举,血顺则固,神安则稳。”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天使养生网

GMT+8, 2025-10-22 03:04 , Processed in 0.062367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